建议标题 关于支持南县调整三仙湖水库(沱江)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的建议
建议编号 036
建 议 人 高章贵
提交日期 2024-01-09
建议内容

根据2018年水利部印发的《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》《湖南省水利厅、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全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》(湘水发〔201822)等文件要求,20194月,南县启动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工作,依法对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以及常年水面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划定河湖管理范围,完成了藕池河中支、藕池河东支、藕池河西支、陈家岭河、松虎洪道、沱江、胡子口河、南茅河、五七河、大新河等10条河流和大通湖、光复湖等2个湖泊的河湖划界工作。20216月,南县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形成了划界成果,并上报至水利部。但由于部门衔接不到位等诸多因素,致使划界成果出现偏差,三仙湖水库(沱江)流域的鱼尾洲巴垸、罗文巴垸、合兴巴垸三处巴垸面积共约724亩,均于2019年河湖划界时划入了河湖管理范围,成为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。

一、河湖管理范围调整的主要依据

(一)符合上级政策要求。202211月,湖南省水利厅、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了《关于印发湖南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调整办法》的通知(湘水发﹝202246号)。通知要求,遵循客观性,不随意调整河湖管理范围。当涉及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的客观条件变化,引起划界标准改变时,应对河湖管理范围进行调整,如堤防新建(改、扩建)完成引起划界标准改变等。三处巴垸所处堤防在三仙湖水库建成后均发生了改变,应以事实上存在的堤防进行划界,原划界标准依据有误,应予以调整。另外,三仙湖水库按中型水库要求进行管理,水库执行引水、泄洪和排涝任务,虽遭遇2017年、2020年等多次流域、区域性大洪水,但均未开闸行洪,调整后不影响堤防和行洪安全。目前,已划定的河道管理范围内仍存在有建制乡镇的洲滩民垸、城镇建设规划用地等,且地势基本高于水库最高控制水位,防洪安全有保障。

(二)遵循划界“三项”原则。划界成果调整应本着尊重历史、尊重客观事实、因地制宜的原则,比如,鱼尾洲巴垸坐落在南县育乐垸、三仙湖水库(沱江)右岸,面积约309亩,于2019年河湖划界时划入河湖管理范围,垸内已有南县砖瓦厂、江南砖厂及南洲镇大洲村部分村民居住,2016年由三仙湖水库管理所组织吹填形成;合兴巴垸在河湖划界前是青树嘴集镇所在地,政府办公楼等20多栋建筑都在巴垸内;罗文巴垸内为罗文村一组村民居住地,垸内设有乌嘴乡水利站、南县城关油库、南县航运公司、敬老院、液化气站等。

(三)顺应民生和发展需要。划界成果的运用制约了民生事业和经济发展,调整势在必行。比如,青树嘴集镇因在合兴巴垸河湖管理范围,导致集镇建设受到影响,集镇小区危房改造项目无法实施,居民住房安全得不到长久保障;南县为发展乡村旅游而全新打造的罗文花海景区,在被划入罗文巴垸河湖管理范围内后,其发展规划和项目严重受限,景区建设停滞不前;2017年,县政府将鱼尾洲巴垸309亩土地调剂划拨给县城乡建设投资公司时,申请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,作为城镇规划用地,但后来划入河湖管理范围内,不允许开发利用,导致土地闲置、资源浪费。

二、建议

(一)支持南县按照“尊重历史、注重现实、因地制宜”的原则,重新复核三仙湖水库河道管理范围。

(二)出台统一划定标准及工作指南。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,建议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河道形态、周边现状、规划红线、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,出台统一划定标准及工作指南,明确相关技术要求,突出指导作用。

(三)强化基层工作指导。市级协调省水利厅、省自然资源厅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南县河湖划界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,指导河湖划界成果调整工作。

承办单位 主办:市水利局 协办: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办理结果 已答复
答复内容

高章贵代表:

提出的《关于支持南县调整三仙湖水库(沱江)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的建议》收悉,现答复如下

根据您提出的建议,我局多次与南县水利局沟通,研究三仙湖水库(沱江)河湖划界成果调整重点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,并指导南县水利局按照《湖南省水利厅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<关于印发湖南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调整办法>的通知》(湘水发〔2022〕46号)开展了河湖划界成果调整相关工作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行业职责,对三仙湖水库(沱江)河湖划界成果调整进行了具体指导。我局加强向省水利厅的汇报,积极争取省水利厅支持,目前,省水利厅正在研究,暂未给出明确意见。

下一步,我局将持续加强向省水利厅的对接汇报,全力争取省水利厅支持,并协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指导,在征得省水利厅同意后,指导南县水利局及时提交相关资料,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调整。

 

 

感谢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益阳市水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4 614

  036答复.pdf